來到日本東北仙台一般都忽略了這個地方,伊達政宗的舊官邸-鐘景閣

DSC04188.JPG

猜想是這裡的交通比較不方便,所以不論自由行或是跟團都比較少把他排入行程內,但其實他是個很有特色的地方。基本上他是個餐廳,但也是個古蹟。

鐘景閣位於宮城県仙台市太白区茂庭字人来田西143-3

當然可以選擇計程車直接過去(如果錢不是問題的話,應該三、四千円)

自駕過去差不多三十多分鐘。

搭公車差不多一個小時(580円),但是下車後還得走差不多二、三十分鐘。

可以在仙台駅前的公車站,在南3區的第10月台搭766或866公車(往生出橋行的方向),到生出市民活動中心站(生出市民センター前)下車。

DSC04168.JPG

然後就要開始約二十多分鐘的散步行程。

地圖.jpg

 

如果你不想走路可別天真的想要攔計程車,因為這裡偏僻到沒計程車在路上晃,但下車處旁有個交通公司(上圖箭頭處),可以叫車的,回程可以請鐘景閣幫你叫車,不然鐘景閣旁也是有個交通公司可以叫車。

但如果選擇公車,他幾乎一兩小時才有一班車,而且很早就收班,所以出發前最好先上仙台市的交通局網站(http://www.navi.kotsu.city.sendai.jp/)查詢一下班次跟時間,否則可能會等到天荒地老。

從下車處往鐘景閣的路上充滿日本鄉間的感覺,先看到間賣好吃燒的店,左轉後看到稻田應該是剛收成吧,光禿禿的。

延著道路會走上一條橋,下了橋右轉會經過一個高架橋的涵洞,突然出現一家HOTEL,開在這還真隱密,不過也就快到了,當看到了一間兩層樓的日式建築,就到達目的地了-鐘景閣。

步行.jpg

入口處豎立著一塊牌子,說明了這裡是仙台市指定的有形文化財,同時也約略說明下舊伊達邸的緣由。

DSC04191.JPG

入內後首先就是入口玄關,屋內是不可以穿鞋進去的(土足厳禁),所以很貼心的設置了可以上鎖的鞋櫃。

DSC04198.JPG

 

 

DSC04222.JPG

進來後右側一座簞笥上面擺著伊達政宗的騎馬像,旁邊就是他的櫃台,櫃台後面還有個小商店,左側擺了些紙雕的卡片,反正日本人就是很喜歡什麼紀念品、伴手禮的。

DSC04346.JPG

DSC04345.JPG

鐘景閣有什麼特色呢?

除了他是舊伊達政宗的官邸及日本天皇指定的休息場所外,最有特色的就是他的簞笥料理。

簞笥(ㄉㄢ,ㄙˋ)是什麼?可以問一下老阿嬷櫃子怎麼唸?(其實因為受過日本教育或者應該說是日語怎麼唸)

簞笥.jpg

是的,簞笥指的就是櫃子,而在仙台的秋保工藝之里中的仙台簞笥專門店-熊野洞就保持了日本古法製作簞笥的傳統工藝

undefined

               ((照片取自仙台秋保工藝之里熊野洞))

簞笥的製作程序費時且複雜,首先木料要經長時間的自然乾燥,人工切割組合打磨後,需上數十層的漆,每次皆以人工打磨陰乾後再上下一層,如此方可呈現出如鏡面的光澤。

五金配件也以人工打造,所以製作一座簞笥約需數月,因此價格不菲,百萬日幣起跳者比比皆是。

簞笥5.jpg

而簞笥料理,簡單的說就是將日式的懷石料理以簞笥來做擺設的器具。

服務人員引領著經過狹長的迴廊來到用餐的地方,鐘景閣是利用舊邸的房室來做他的餐廳。當然也是很日式的用餐環境。

DSC04293.JPG

我在很多日式居室裡看過很多次掛的字畫都是張繼的楓橋夜泊,不知是否日人特別喜歡這首詩?

如同很多日本家族的建築裡交角處免不了都有他們的家徽做裝飾當做釘隱,來掩蓋柱子施工的釘子。

DSC04292.JPG

到訪日是冬天,除了地上有電毯外,店家還準備了毯子,有需要的可以借用蓋在腿上,服務細節可見一斑。

IMG_6594.JPG

這裡的餐都是套餐,除了各種價位的簞笥料理外(5900円,7000円,8300円,12000円)也還有很多其他餐點的選擇,季節獻立(2900円)CP值很不錯,如果不想嘗試簞笥料理,是很好的選擇。

但最好提早預定,否則在某些日子跟時間是很容易訂不到的。

我們就是太接近了才訂,所以只能在他僅有的時間內過來用餐,打亂了原先的規劃行程。

今天的簞笥料理-伊達膳。

簞笥菜單.jpg

來了個小簞笥,不過可能因為是用來當餐具的關係有些少許刮痕,但是不損及想打開一探究竟的心情。

DSC04233.JPG

一一打開後果然別有洞天且各有特色。

DSC04237.JPG

首先上層是大頭菜跟腐皮及蘿蔔跟蔬菜煮的前菜,一如日本菜一樣的清淡,吃食材原味。

上.jpg

再來中層是烏賊伴海膽醬,口味是軟滑濃厚的但不太有海膽味。另外的貝類與芽菜頭的前菜一樣的經過很優雅的調味,但還是食材原味取勝。

中.jpg

 

最下層就是個魚炸物,穴子壽司,煮章腳跟海苔煎蛋跟個小菜。炸魚也許是放涼的關係,口感略硬。壽司的米飯是類似壓壽司,所以米飯較為緊實,但穴子是軟嫩入口即化的。章魚腳雖然看起來滷煮的顏色較重,但卻是清淡略甜的。海苔煎蛋,真丈作法是只以蛋白製作,因此少了蛋香卻多了爽口感。

IMG_6577.JPG

最後旁邊的小門是一小缽的鮭魚前菜,淋上透明的芡汁更顯鮭魚的滑嫩口感。

側.jpg

這就是簞笥料理的前菜篇,在抽屜抽拉及門扇開閉之間總有一些驚喜讓人眼睛一亮,因為你不知道在隱匿的背後,料理長會為你端出什麼樣的作品,也是這項料理的主要趣味之處。

但這不會是這道料理的全部,因為前菜完了還有主菜上場。

DSC04249.JPG

餐前的葡萄酒口味比你看到的顏色清淡。以柴魚昆布高湯作底,蓮藕為主的御椀,一如蓮藕脆爽又多了一縷柚香氣。

日本的生魚片一向都是水準以上,入口即化的生干貝沒有一絲腥味只有鮮甜化在口中,牡丹蝦彈牙卻脆口。

DSC04239.JPG

油鰈魚朴葉燒,魚的油脂與松子及檸檬、香菇等菇茸轉化成魚肉的厚實海洋口感,卻有大地的香氣。

荷葉.jpg

接下來的煮物,上面一片鮭魚下面以一些馬鈴薯、紅蘿蔔等根莖類打成泥作底的博多煮,吃起來已不是魚也不是薯泥,而是融合成一的新口感。

DSC04267.JPG

再來的炸河豚,不似大阪河豚火鍋或生魚片的薄如蟬翼,而是厚實的一塊,享受飽嘴的細緻河豚魚肉。

 

DSC04275.JPG

酢物鮟鱇魚肝口感一向滑潤而豐厚,微酸的調味,來對入口時的解膩。

DSC04276.JPG

再來的這碗飯真是深得我心啊,以味醂醬油碎豬肉滷製,拌在粒粒分明有嚼勁的日本米上,令人想起台式的滷肉飯,但一入口香味噴鼻,不由得大口扒飯,雖然前面已吃了不少,仍是一掃而盡。而附上的味噌湯加上了兩塊仙台麩,小小東西很奇妙的泡了那麼久的湯汁,依然Q勁十足,並沒有溶於湯汁中。

DSC04287.JPG

最後當然也有蛋糕及糖水梨做為最後的收尾甜點。

DSC04286.JPG

如果不想體驗特殊的簞笥料理,他的一般餐點也還算可接受的價位,當日同時選擇了他的季節料理。

季節菜單.jpg

慣例三樣前菜,生魚片、煮物、燒物、炸物、飯、湯、甜點等也都一應俱全,基本上與簞笥料理口味都差不多,但價錢不到3000円,也是不錯的選擇。

DSC04253.JPG

DSC04255.JPG

對料理來說本來每個地方人的口味就都不同,對於味覺的感受也不一樣,體驗氛圍跟底蘊也許是除了食物本身外更大的樂趣。

吃飽喝足後,也要來參觀下這間宅邸了。

每次看到日式傳統建築的長廊就彷彿看到古代日本武士在上面急奔著要向主公稟報戰情的場景。

DSC04241.JPG

 

紅地毯真是多餘呀,窗櫺上的鎖頭真懷念。

鐘景閣共有兩層樓,什麼正廳、偏廳、書房的,各個用途的房間俱全,一樓居室幾乎都做為餐廳使用,舊的浴室變成廚房了。

屋名.jpg

IMG_6596.JPG

DSC04301.JPG

經過樓梯就可以到他的二樓。

DSC04243.JPG

一樣是很傳統的日式建築

IMG_6605.JPG

DSC04319.JPG

在每個轉角處都擺放了鐘景閣的舊樣貌及舊平面圖等。

舊貌.jpg

在平成9年(1997年)平成天皇偕同皇后到此參加植樹祭時,曾在此休息,所以這裡也成為日本皇室御用的休憩場所。

 

天皇.jpg

昭和22年(1947年)昭和天皇曾下榻於此,當時隨從、安全人員也有他們的休息處。

DSC04331.JPG

日本的宅邸,庭園造景是少不了的。但相對來說這裡與一些日本名園是無法相比的。

DSC04204.JPG

據說造景的意象就是在雲海中浮出的奇岩樹林。

DSC04316.JPG

整個建築物還是挺有日式古味,而且有份寧靜的感覺。

 

DSC04196.JPG

DSC04219.JPG

DSC04340.JPG

鐘景閣經歷過落入私人手上,又捐回給政府,整修等過程,雖然他不是個非常大、有名的宅邸,但是他卻有著日本旅遊另一種的體驗,是平實而恬淡的,如果來到仙台了,除了那些所謂必去的景點跟必吃的牛舌外,不妨也來此感受一下他的淡然之美。

鐘景閣官網:http://shoukeikaku.jp/

営業時間:

昼11:30-15:00(L.O.14:30)
夜17:00-20:00(L.O.18:30)

 

arrow
arrow

    竹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