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茶屋街是金澤地區一個具有古老懷舊風情的地區,除了有日式老建築外,也因為是以前著名的花街,所以飄散著濃濃的日本藝妓文化味。
當車行經過淺野穿大橋後,左側先看到自明治八年開業將近130年的米澤茶店,就接近東茶屋街了。
米澤茶店:http://yonezawa-chaten.jp/
東山茶屋街前的しら井,是家昆布專賣店,而往對面走就可以進入茶屋街。
店內有許多種類的昆布,包括比較少見的白昆布跟手削昆布。
其中也有一些海鮮乾貨,以昆布或其他方式調味的珍品。
しら井(株)金澤店:http://konbuya-shirai.com/kanazawa/index.html
從しら井對面的巷子走進去,首先會看到烏雞庵,號稱都是以烏骨雞蛋為原料製作各類產品的蛋糕店。
除了蛋糕也還有冰淇淋、布丁等產品,如果要體驗下金澤的特產,只要多花200円就可以加一片金箔在上面,體驗一下吃金子的感覺。
個人是沒感到有金子的存在,也許是太薄了吧。
往前走,金箔屋是金澤特產,金箔的專門店。
很特別的黃金面膜。
店裡面所有產品幾乎都與金箔有關,包括各式金箔紀念品,也把金箔加在保養品裡面,可惜裡面不能拍照。
另外他還有金澤傳統貼金箔的體驗,不過要先預約。
金箔屋:http://goldleaf-sakuda.jp/
繼續走在這兩旁很有古味的街道上。
當看到自由軒時,就到達茶屋街了。
自由軒是開業一百多年的洋食老舖,不過對他最大的印象卻是他的瓶裝沙拉醬,很多蔬果的和風口味。
箔一也是金箔的專賣店。
箔一:http://kanazawa.hakuichi.co.jp/
這個小廣場右轉就是茶屋街了,當天正是日本黃金週期間,人潮真多。
短短的一條茶屋街,卻顯露出濃厚的日本大和風情。
略顯斑駁且有點褪色的木板,更加添了濃厚的古意。
想像從前在這條街上有多少貴人顯要及藝妓在此流連,尋歡作樂。
志摩也是這裡非常有名的茶屋之一,已有約二百年的歷史,同時也是國家指定的文化財,可惜這次到茶屋街預定的目標不是他,等下次有機會在造訪。
裡面的座敷(廳房)也是從前夜夜笙歌的場所,想必是很有特色的裝潢。
入場參觀是要收入館費用的。
志摩:http://www.ochaya-shima.com/
這家玉匣是賣一些陶瓷藝品。
玉匣:http://www.tamakushige.com/
雖然是茶街,但其中也有好幾家餐廳。
這家素心感覺很有特色。
基本上也都是賣茶及茶點,但也有輕食。
這樣的場景好像在日本的時代劇中常看到,女子在樓上憑欄嘻笑着招引著過往的尋芳客。
只是時代變遷,現在成為悠閒的品茶休憩場所。
在這樣的地方搭配著穿著和服的女子,特別有味道。
這裡建築型式都大同小異,也可想像當時花街的繁華景象。
這就是這次到東茶屋街最大的目標,懷華樓。
懷華樓是有將近二百年歷史的茶屋,除了保存完整外,最有特色的應該是他目前還可以在茶屋內享用餐點及看著穿著精緻的藝妓歌舞表演的場所,重享日本的藝妓文化。
平常時間的餐點其實很簡單,但最有名的黃金葛粉已經賣完了。
進室內當然是要先脫鞋。
右邊掛了張世界地圖,請到訪的客人在他的國家位置貼上貼紙,看來除了日本本地人,台灣還是No.1。
客席並不多,一般的榻榻米座位大概只有十幾個。
感覺還是坐火爐邊的位置比較有味道。
點了份抹茶加和果子(650円,不含參觀費用)
牆上掛滿了寫著藝妓名字的小扇子,這好像也是藝妓在平時的標準配備,只是不懂的,怎麼會有個扇子上面寫著福太郎??
窗邊有些古老的擺飾。
神壇上有各式敬獻品,下方有藝妓名字的小袋,想必應該也是祈福用的,是希望平安,生意興隆嗎?
這是目前有掛牌工作的藝妓吧,還是搞不懂福太郎。哈哈。
要參觀懷華樓的建築,另外還得花550円。
從這塗布朱紅亮漆都樓梯登上二樓。
在樓梯平台上擺放著一座大屏風。
小小的走廊。
首先是紅色之間,門上感覺像是對藝妓文化的塗鴉。
幾間房間都是相連的。
表演時所使用的樂器。
這是另一間房,群青之間,這間是靠大街的房間,是比較有身份地位的人士,才可以在這舉辦大規模的宴會。
基本上如果有必要,所有的房間都可將門片取下變成連通的一大間。
旁邊擺放著一襲花嫁暖簾,這是以石川為中心北陸地區做為嫁妝的風俗,如同和服一樣,有時做工精細的暖簾,要價上百萬。
剛剛是玩樂表演的場所,轉過這個迴廊,就是藝妓們化妝的場所。
很別緻的窗櫺。
簡單的鏡子,梳妝台,梳子及髮髻,還有提包及雨傘。
這個小木櫃子真是很有年紀了的感覺。
可以煮茶喝茶的地方。
從這樓梯再往下走。
有個小天井的坪亭。
真是金碧輝煌的黃金榻榻米。
兩個角落還各擺放著茶具。
一樣有壁龕,標準的日式隔局。
走出來這間房間好像只被當過道使用了。
來到了中庭,雖然不太有造景,可是有沒看到那個欄杆造型很眼熟?
他是從兼六園的花見橋移過來的。
有很多相關的紀念品可以參考。
把土藏造倉庫改成了商品店。
在地板間隔處以細竹子填補,除了可以防止東西掉落,也可以有止滑功能。
這下面的小拉門下去就是冰庫,這讓我想到清朝皇宮都在冬天把冰塊儲存在地下,等到夏天再使用,這是同樣意思嗎?
最後到了櫃台。
櫃台跟旁邊都擺放了豔遊會的宣傳資料。
以前藝妓其實不招待陌生客人甚至於外國人。
懷華樓為了順應時代,每年約有兩三次,舉辦所謂的豔遊會,讓遊客可以一邊吃著懷石料理,一邊欣賞藝妓表演的體驗,不過費用可不低,大約在22000~25000円左右。
走出懷華樓,也結束了東茶屋街的行程,感覺好像從藝妓時代走出現實。
交通方式:自金澤站兼六園出口處左側公車站,有非常多公車到,約15分鐘車程。
金澤近江町市場:[日本-中部-石川縣-金澤市-近江町市場]
金澤城公園及兼六園:[日本-中部-石川縣-金澤市-金澤城公園、兼六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