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名古屋怎可不到與熊本城、大阪城並稱為日本的三大名城的名古屋城朝聖下!

DSC08119.JPG

地下鐵名城線至市役所駅站下,很有造型的七號出口出來直行幾分鐘就可以到名古屋城的東口。

YDXJ0384.JPG

出口的斜對面是名古屋市役所(市政府)。

DSC07920.JPG

從東門進入是離地下鐵站比較近的,入城參觀需購買門票。(500円,購買地鐵一日卷可折價100円)

IMG_0615.JPG

名古屋城平面圖。

DSC07927.JPG

入園後直走,左邊有個長滿紫藤花的藤棚,遠處就可以看到古城的建築。

IMG_0619.JPG

沿路有很多餐車。

IMG_0625.JPG

台灣炸雞?原來在名古屋只要加上肉醬就算台灣風,所以台灣炸雞跟台灣擔擔麵等.........都是這個道理。

IMG_0623.JPG

首先看到的是築城者,加藤清正公,拉城石立於上的人像。

名古屋城為1610年時德川家康命令築城名家加藤清正等諸侯,建造而成。

DSC07940.JPG

首先看到的是東南隅橹(重要文化財),屬於對本丸(即內城部份)的邊角防禦建築,雙層屋頂,內部三層樓,突出的窗戶下方設有石落可直接攻擊城樓下方,並可存放武器。

IMG_0627.JPG

右轉本丸表二之門(重要文化財)就可進入本丸。

門柱及橫柱都特別用鐵皮包裹以成堅實堡壘,土牆上的小圓洞是預留的射擊孔以抵禦外敵。

DSC07945.JPG

走進來首先看到的是本丸御殿,1615年完成,但在1945年二戰時與天守閣遭空襲燒,2008年開始修復施工,預計施工期為十年。

DSC07949.JPG

日本人對於古蹟修復的用心跟精密,實在令人佩服,設定要復元在1624~1644年間的時代樣貌,經過兩年的設計開始分階段施工。

所有的復元都做成紀錄並可為參觀教學之用,過程可隨時在官網上查閱。

所有的復元動作讓人深刻感覺到其用心想精緻回復原汁原味舊時代的意念。

DSC07950.JPG

2013年已經開放玄關及表書院等,2016年又開放了對面所等區域可供參觀。

DSC08020.JPG

入內參觀需要脫鞋。

DSC07952.JPG

進場後就將鞋子擺放鞋櫃內。

DSC07957.JPG

怕會破壞建築物,所以不可以背背包的,可以在服務處寄放,除了有特別的規定,裡面可以拍照,但不可以用閃光燈。

DSC08016.JPG

雖然不是非常懂日本的歷史跟建築,但對於修復後的部份本丸御殿,其精緻古僕及雅致程度也令人深有所感。

 

DSC07959.JPG

尤其木質的建築,更讓人有沉靜的質感。

DSC07960.JPG

車寄,是地位比較顯赫的人來訪本丸御殿的正式入口。

DSC07977.JPG

雖然是復元中的部份開放,但對於相關的介紹也沒忽略,還包括了英、韓、中文的語言。

DSC07964.JPG

玄關處有多面狩野派繪師所畫的竹林豹虎圖,共有1047面被列為文化財產財,不過真品都被收藏起來了,現在看到的都是複製作品。

DSC07976.JPG

DSC07975.JPG

表書院(大廳),是從前公開謁見的地方,而後方較高出一階的地方,是藩主的座位。

IMG_0644.JPG

藩主的位置果然是金碧輝煌,更顯尊貴。

DSC07990.JPG

對於為隱藏樑柱交角處施工釘子的釘隱以家徽做裝飾,好像並非德川家的三葉葵家紋,這是我比較不懂的事。

家徽.jpg

"對面所"是藩主與親人及家臣見面或舉辦餐宴的場所,這是次之間周邊的風俗圖。

DSC07999.JPG

"對面所"上段之間的風俗圖,感覺更富麗堂皇,氣派許多。

DSC08001.JPG

門板的引手也做的很精緻。

DSC08007.JPG

本丸御殿的修護並非全靠政府的力量,還是有很多是靠募款而來的。

IMG_0647.JPG

根據復元的進度,開放的空間並不很多,但很能深刻感受到對於古蹟重建的修護用心。

官網上有非常多的復元資訊、工法,實景介紹及說明,非常詳實。

IMG_0649.JPG

再往前走就看到名古屋城本丸的天守閣。

YDXJ0393.JPG

旁邊廣場不定時有些古裝裝扮的表演者演出,表演完可以跟他們拍照。

DSC08099.JPG

天守閣也是在二戰期間1945年被燒毀,1959年重建完成。

先從小天守閣進入,經過過道再進入大天守閣。

DSC08034.JPG

大天守閣2樓正在做更換展示的準備,所以沒開放,真是可惜了。

DSC08039.JPG

進入大天守閣的入口一樣是以鐵片包圍木頭,以增加防禦的強度。

DSC08042.JPG

地下一樓一進去就可以看到幾乎是名古屋城的代表:金鯱,他是放在屋頂大樑上的裝飾,傳說他可以召來大水,故有防火的用意。

DSC08048.JPG

黃金水井

DSC08050.JPG

雖然是有電梯的,但還是選擇拾級而上慢慢參觀。

DSC08052.JPG

一樓,天守閣的木骨架模型。

DSC08055.JPG

刀箭展示。

DSC08057.JPG

鯱。

DSC08056.JPG

名古屋城的模型。

DSC08059.JPG

日本人真的瘦小到可以坐進這個轎子裡嗎?

DSC08062.JPG

三樓有藩主的房間,見客的客廳及用膳的模型。

DSC08069-vert.jpg

也有以前生活空間的展示。

IMG_0666-tile.jpg

仿城下町的街景,還會隨燈光變化,感受24小時街道的景觀轉換。

IMG_0667.JPG

四樓展示了石城的再現及武器、盔甲等。

DSC08075.JPG

DSC08077.JPG

DSC08078.JPG

五樓展演當時如何將石頭拉運的景像,後方也可以體驗拉石的辛苦。

DSC08079.JPG

DSC08081.JPG

這應該是日本的三大天王了吧。(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DSC08086.JPG

日本人真是相當熱愛模型的,展示間內無數的模型讓人從各個面向了解名古屋城。

DSC08087.JPG

最上層的展望室,可登高遠望名古屋城及市區。

DSC08090.JPG

辛苦的登高後,最後還是要往下走,結束參觀。

DSC08092.JPG

從剛進去的表二之門離開,還是看到一些餐車,因為這幾天名古屋城準備在辦春之陣的活動,所以比較熱鬧。

IMG_0630.JPG

西南隅橹(重要文化財產),是名古屋城內僅剩的三座隅橹之一,窗戶上也塗白色是為了避免被敵人發現攻擊的考量。

DSC08104.JPG

正門的內、外。

不過也是二戰時燒毀後與天守閣一起重新改建的。

DSC08115.JPG

DSC08106.JPG

榧木,已有600年的樹齡,據說當年德川義直出征大阪時,曾用他的果實做一道菜獻上。

DSC08109.JPG

西北隅橹(重要文化財產),是名古屋城內僅剩的三座隅橹中唯一對外開放的。

DSC08159.JPG

牆壁的作法,當時沒有鋼筋,就用竹子、麻繩代替,感覺起來還是蠻堅固的。

DSC08129.JPG

DSC08132.JPG

窗戶大部份都是格子狀的,這是為了攻擊方便所做的設計。

DSC08138.JPG

只有面向護城河的窗戶才可以向外打開。

DSC08141.JPG

石落,在地版開孔,可以從這丟石頭攻擊來襲臨城的敵人。

DSC08154.JPG

在名古屋城城牆的石垣上都有些石垣刻文,這是當初各個諸侯在收到建城命令時,在所提供的石頭上做上記號,以為辨別。

DSC08166.JPG

清正石,據說是築城者加藤清正一呼百應的號召百姓將石頭拉至現場築城,這塊應是石桓中最巨大的石頭了。

IMG_0682.JPG

本城看完了,週邊有二之丸茶亭,現在還是有營業的。

DSC08178.JPG

二之丸的庭園感覺就比較一般了,不過逛逛庭園散散步也不錯。

DSC08179.JPG

DSC08180.JPG

DSC08183.JPG

最後看一眼藤棚上的紫藤花,終於也完成了非常充實的名古屋城參訪之旅。

IMG_0684.JPG

DSC08181.JPG

本來以為也是走馬看花的逛一圈,沒想到進來之後才發現這是個那麼有意思的地方,真是獲益良多。

名古屋城官網:http://www.nagoyajo.city.nagoya.jp/

番外篇:來到名古屋城,附近走路不到十分鐘的地方,有家一、二百年的鰻魚飯老店-鰻木屋,非常推薦,如果喜歡鰻魚飯的人,絕對不容錯過。

觀看請點[日本-中部-名古屋-鰻木屋-鰻魚飯]

arrow
arrow

    竹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